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之年,为切实做好水稻生产与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现对2016年水稻生产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总体思路: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突出“提产能、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的主攻方向,紧盯市场需求,创新服务举措,大力推进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因地制宜推进种植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产能稳定、产出高效、产品安全,实现水稻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
主要目标:单产650公斤/亩以上;推广优质食味品种2万亩以上;机插秧推广应用面积2.71万亩以上,通乡以上公路实现机插秧全覆盖;全面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秸秆还田轻简稻作等主推技术,打造一批亩产800公斤以上的百亩攻关方、750公斤以上的千亩丰产片。
二、关键技术和措施
一是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广适新品种。根据2016年全市水稻品种利用意见:“迟熟中粳稻主推南粳9108、搭配种植淮稻5号,示范种植扬粳805,调减武运粳24号;中熟中粳稻主推武运粳27号,继续淘汰镇稻99”。
二是大力推广专业化培育壮秧技术。壮秧是高产的基础,壮秧的两个量化指标,一是适龄,二是保持叶蘖基本同伸。要大力推广种衣剂拌种、基质代替营养土、机械精量播种、无纺布(防虫网)覆盖等成套育秧技术,严把技术关口,切实规避和化解水稻育秧技术风险,不断提高秧苗素质。
三是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精确定量生产技术。加强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加大水稻精确定量、机插秧、秸秆还田等轻简高效高产配套技术推广,突出抓好“五个推广”,即统一推广主导品种、推广基质育秧、推广机械化精量播种、推广无纺布覆盖、推广高速插秧机,重点解决制约机插秧技术的超秧龄和基本苗不足的问题,坚持适期精量播种,加大机插大田耕整机械配备和组织协调力度,坚决克服超秧龄机插,重视机插秧查苗补缺工作,确保足苗早发。同时必须加强对直播稻生产的宣传和引导,让农户真正认识到直播稻生产上难以避免的前期出苗齐苗难、杂草杂稻防除难、中期群体控制难倒伏风险大,后期台风、低温冷害生产安全性差、前后茬口衔接的矛盾等突出问题,大力宣传推广机插等高产稻作技术,继续压减直播稻种植规模。
四是大力推广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近年来,水稻迟收、小麦晚播的两熟矛盾越演越烈,秋收秋种季节越来越紧,不利于稻茬小麦适期早播和播种质量的提高,影响稻麦周年的高产稳产。为解决上述突出问题,应做好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推广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解决机械化栽培条件下水稻迟收、小麦晚播的茬口矛盾,稻麦接茬时秸秆还田整地质量不高、影响播栽质量与全苗发苗的问题,实现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的协调统一。
六是强化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要以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严格按照全市水稻高产创建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水稻生产实际,科学制定创建技术方案,按照水稻生产机械化、轻简化和“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用量总量减少,地膜、秸秆、畜禽粪便基本资源化利用)的要求,以精确定量栽培为核心,因地因苗施肥、精准诊断用药等技术,大幅提高肥料、农药利用率,降低肥料和农药用量,节省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强化指导服务,及早抓好实施人员和大户的宣传培训工作。要突出抓好示范片高产攻关展示田建设,部省级示范片要落实50块攻关田,做到定田、定人、定产、定奖惩的“四定”到位。要按照“五有五统一”要求,大力培植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进“一推四普及”关键措施的到位率。
七是探索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在做好大面积生产技术服务指导的同时,要针对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发展的实际,突出加强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服务指导,建立规模经营主体信息数据库,全面准确掌握种植规模、种植类型、品种、生产条件、技术需求和市场信息等,根据基础信息实行定向服务,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和规模经营效益。加强典型模式示范。同时,在生育关键时期,组织不同层次现场观摩,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增产增收。
本人转载自:茅山镇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