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指导】如何加强虾蟹养殖水质综合管理

虾蟹在养殖过程中,水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保持池水活、爽、亮;池水有一定肥度,水色以呈茶色为好;水面不出现油膜和浮膜;pH值稳定在7.0—8.5,日变化不超过0.5;水体溶氧稳定在5.0㎎∕L左右,底层池水溶氧稳定在3.0㎎∕L以上;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cm。

一、加强水质综合管理
1、选择好水源
应选择水流畅通、无工业污染的水源;如水质差,要建好一定的沉淀池,待水质净化后,再加注新水。

2、营造好养殖环境
冬季干塘晒塘后,亩用生石灰100-150Kg清塘消毒;注水后,多品种种植水草;清明前后,开始投放螺蛳,亩投放400Kg左右,分2次投放为好,第1次在清明前投放,投放量为40%,第2次在7月份投放,投放量为60%。平常采用微生物制剂结合底改,进行水质调节和底质改良。

3、控制好放养密度
河蟹亩放养800-900只,要附肢齐全,大小整齐,活力强。青虾春季亩放养20-25Kg,7月份要补充好秋虾苗。
4、加注新水
不大排大灌,日换水一般不超过10cm,防止虾蟹出现水体应激反应。

二、常见池水有害物质及解决方法

1、氨氮高
(1)开增氧机。增加池水上下对流,将上层溶氧充足的水流入底层,加快对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同时将下层水交流到上层,将底部有害物质带出水面。
(2)换水。边抽底层水20-30cm,边加注新水。
(3)使用增氧剂。泼洒双氧水、过氧化钙等。
(4)泼洒沸石或活性炭。一般亩用沸石10-15kg和活性炭1-2kg,可吸附部分氨氮。
(5)使用微生物制剂。光合细菌1ppm全池泼洒,隔20天左右泼洒1次,效果较好。

2、亚硝酸盐高
(1)多开增氧机。
(2)使用增氧剂。亩用双氧水300-500mL,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隔1天重复1次。
(3)使用氯化钠和碳酸钙.。亩用8-10kg氯化钠和和碳酸钙。
(4)使用沸石和活性炭。亩用沸石10-15kg或活性炭1-2kg全池泼洒。
(5)使用微生物制剂。光合细菌1 ppm全池泼洒,隔15-20天重复1次。
(6)使用水质改良剂。亩用水质改良剂1kg加水稀释,隔15-20天重复一次,效果较好。具体用量及用法要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

3、PH值过高
(1)多换水。排出过多浮游生物。
(2)使用明矾。如pH值变化较大,亩用明矾0.5-1kg,可得到有效控制,
(3)弱酸调节。亩用红糖1Kg加生醋1Kg全池泼洒,短期内可稳定PH,但维持时间短。

4、泡沫过多
养殖中后期,投饵量增加,养殖对象排泄量物增加,水温升高,塘底污物上浮,死藻增多,易引起水面泡沫堆积,水体通透性减弱,水质变坏,甚至下风口有腥臭味。可将芽孢杆菌浸泡2小时,晴天上午9时左右全池泼洒,重点区域加量泼洒,使用前及使用时要开增氧机,防缺氧。

作者:中国水产网

【技术指导】搞水产养殖得学会池塘肥水

养殖水体的肥度与池塘藻类的丰度有直接的关系,如何在养殖中保持池塘合适的肥度是关系养殖安全的重要工作。所谓的肥水就是为了培育优良的藻相,合理的藻浓度既能促进池塘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也能为池塘提供天然溶氧,维持水质稳定,并为水产动物提供充足饵料。

一、影响肥水效果的几个主要因子
1、光照
与陆生植物相似,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是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和光照时间的延长,藻类的生长率增加。水中的光照强度随水深的增加而迅速递减,因此,池塘的深度需要合理,从藻类对光照的需要,池塘深度在1.5-2米左右为宜。

2、温
温度对藻类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影响,一面通过控制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强度,直接影响藻类的增殖。另一方面,通过控制水体中各类营养物的溶解度、离解度或分解率等理化过程间接影响藻类的生长。

3、营养元素
(1)大量元素
碳、氧、氢、氮、磷、硫、钾等大量元素是藻类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藻类生长和繁殖的物质基础。

氮:氮是藻类蛋白质和叶绿素的主要组成部分。藻类主要通过吸收氨氮的方式来利用水中的氮元素,只有当水中氨氮不足时才可以使亚硝酸盐氮或硝酸盐氮转化为氨氮让藻类吸收,当水体中氮的含量大于1.0ppm时,藻类就可以正常生长。

磷:磷是藻细胞内光合磷酸化等能量转化的关键因素,也是藻类生长繁殖的首要限制因子。一般藻类生长对可溶性磷的需求量为0.05ppm到0.5ppm,如果水中可溶性磷低于0.05ppm,会限制藻类生长。

碳:碳是藻类细胞的基本组成元素,参与藻类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能量转化。通常,藻类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吸收碳营养元素,藻类每吸收1mg氨氮就需要吸收大约6.5mg的二氧化碳。当水中二氧化碳不足时,会对藻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需要从外界补充碳源才可以保证藻类的生长。

(2)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藻类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因子之一,在藻类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水体环境中含有不少的微量元素,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且存在形式多种多样,以及各种物质对它们的吸附与沉降,从而导致水体中藻类可利用的微量元素非常少,因此藻类的生长可能受到微量元素的限制。

(3)藻类促生长因子
藻类促生长因子是一大类可以调节藻类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它们在极低的浓度下便可以显著地影响藻类的生长发育等生理功能,如小肽、氨基酸等。我们的实践证明:藻类促生长因子对小球藻、栅藻、直链藻等水产养殖有益单细胞藻类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4、藻种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池塘肥水更是如此,在满足了上述营养需求后,如果池塘的水体中缺乏藻种,水亦很难肥起来。一般的池塘可以在加水加营养盐后原有的藻即可以重新繁殖,但对于一些藻类比较少的盐碱地或者蓝藻爆发,藻相失衡的池塘则可以考虑引入新鲜藻种加以培养。

5、硬度
水体的硬度是指水中二价及多价金属离子的含量,包括钙,镁,铁等。其中前2种元素在藻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钙是藻类细胞壁的重要组成元素,对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转化,细胞壁的穿透性及氮磷的吸收转化等有重要作用。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藻类都需要镁。镁在糖代谢中起着很关键作用,缺镁会导致核糖核酸的合成停止,氮代谢混乱,细胞内积累碳水化合物及不稳定的磷脂。实验表明,池水总硬度小于10毫克/升(0.2 毫摩尔/升)时,肥水的效果较差,而广大养殖户通常会忽视硬度。因此,在肥水的前期,需要对养殖水体进行硬度测试,了解池塘的水质情况,合理施肥。水产科技公司开发了硬度测试盒,可以帮助大家分析池塘的硬度。

二、四步肥水法
第一步:测定硬度,判定池塘情况。若池水总硬度小于10毫克/升(0.2 毫摩尔/升),可以用白云石粉或石灰石10 公斤/亩·米补充水体硬度,确保施肥效果。

第二步:检测肥力,施足基肥。检测分析池塘淤泥的碳、氮、磷含量,判断池塘的基础肥力,若肥力不足,可根据情况使用通威育藻肥水素、氮肥、磷肥进行肥力补充。

第三步:添加藻源。初春的池塘水中的藻类数量还比较少,而补充外界藻种利于快速肥水,藻种最好来源于藻类多样性好的水源或者添加外来鲜藻源。

第四步:勤追肥,保水色。按照少量多次原则,在肥水期间,前10天,每4-5 天追一次肥,后二十天每10天追一次肥